深圳市医院协会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2202号3楼

联系电话:
0755-82336671 13682476671

联系邮箱:
sz_yyxh@163.com

【分论坛3】2025深圳医院大会——医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顺利举办

作者:深圳市医院协会  发布时间: 2025-8-12

2025年8月10日,由深圳市医院协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创新技术转化中心协办的“智汇健康 创享未来——医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在深圳福田大中华喜来登酒店顺利召开。本论坛作为2025深圳医院大会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智汇健康 创享未来”主题,聚焦医疗科技前沿探索与临床成果转化实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应用。论坛汇集运动医学、骨关节疾病、先进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等领域权威专家与产业代表,开展了高水平跨学科学术交流。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及嘉宾包括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尹丽荣副处长,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敖英芳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良渚实验室主任欧阳宏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袁广银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处长崔文国教授,运怡(北京)医疗器械董事长刘继强先生,成都纽创医疗器械总经理高飞先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曾晖同志、副院长朱伟民同志,深圳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曾洪武同志等。

会议由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尹丽荣副处长和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敖英芳教授致辞,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朱伟民副院长主持。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朱伟民
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副处长 尹丽荣(开幕式致辞)

尹丽荣副处长代表深圳市卫健委致谢参会嘉宾,从政策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深圳医疗科技创新与转化举措及成效。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及转化是深圳市“20+8”战略产业的重大部署,设立医学研究专项资金支持医学技术创新与转化;在河套的国家药监局大湾区分中心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品落地;市卫健委牵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联动香港搭建“引进来、走出去”平台;联合发起“医企向未来”创新转化对接会,按专科举办9场活动,促成近40项合作意向。最后,尹处长呼吁专家和企业继续支持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敖英芳(开幕式致辞)

敖英芳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及全国骨科委员会关节镜学组祝贺大会召开。感谢筹备工作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强调“创新协同,共谋医学发展”主题意义及“三名工程”运动医学团队贡献。倡导“智慧健康”理念,以科技推动健康管理,“创造未来”与“共享未来”并重。指出成果转化周期长、落地难的现状,呼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赞赏深圳企业参与推动医科研落地的创新模式及“医企向未来”愿景。期待深圳引领医疗改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敖英芳(学术报告)

敖英芳教授回顾北京大学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临床、学术、人才、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奥运与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分享数字康复探索成果:团队自主研发AI主动康复训练系统和运动处方体系,实现远程居家康复指导,构建线上线下康复服务体系,团队重视临床研究与教学,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数字医疗”赋能医疗、康复、养老、健身及产业新模式。敖教授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临床转化实践,分享软骨损伤修复再生基础与转化研究进展及科研到临床路径。通过原创研究建立系统化临床治疗技术体系,解决关节外科重点疑难疾病治疗难题。呼吁加强学科交叉与医企合作,共推运动医学大发展。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良渚实验室主任 欧阳宏伟教授

欧阳宏伟教授在报告开篇分享了医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当前成果转化中,0-1 基础研究与 10-100 产业化阶段已有大量人才投入 ——0-1 阶段产出的论文、专利能直接支撑学生学位获取与科研人员职称晋升;10-100 产业化阶段则能为企业带来明确商业回报。但 1-10 的中间环节却因难度大、参与度低成为短板,核心症结在于该阶段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

随后,欧阳教授分享了骨关节炎诊疗新理念——“精准阻断病理,快速启动再生”的报告,指出预期寿命延长至120岁,但健康行走时间或难超80年,骨关节炎是重要制约。提出构建全新骨关节炎诊疗体系,分享软骨支架临床前研究及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在“启动再生”方面,介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与软骨再生细胞来源探索,认为ADSC(脂肪来源干细胞)是优选细胞类型。此融合“阻断病理”与“启动再生”的新范式为精准医学提供新思路。

接下来的环节由深圳市儿童医院曾洪武副院长主持。

深圳市儿童医院副院长 曾洪武

袁广银教授系统介绍可降解医用镁合金“三性合一”研究策略及临床实践,展示材料科学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阐述镁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优势包括体内降解免二次手术;优异生物力学相容性减轻应力遮挡效应;镁离子促骨生成。但存在强韧性不足、降解过快、局部腐蚀、降解难控及生物相容性待提升等挑战。团队提出创新策略涵盖材料设计层面: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原子分子尺度解析变形机制,优选合金元素;降解调控层面:动力学角度,致密化氧化膜实现均匀缓慢降解;新材料研发:研制降解可控、国际先进专利医用镁合金JDBM;功能涂层技术:开发高粘结力可降解Ca-P涂层,延缓降解,解决螺钉降解过快导致的骨吸收问题。在临床验证方面,JDBM镁合金螺钉完成200余例人体临床试验,患者无不良反应免二次手术。140例镁合金修复固定系统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良好安全性及有效性。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袁广银教授

崔文国教授围绕润滑机制与损伤运动组织再生展开阐述。针对软骨损伤修复三大瓶颈——界面磨损难阻断、基质致密难渗透、细胞增殖难动员,团队自主研发水合润滑微球缓解磨损促再生。微球基于FDA认证透明质酸制备,球径孔径可调、常温保存。针对软骨磨损,首创磷脂膜嵌插锚定技术,构建可融合细胞膜的润滑微球系统,重塑关节润滑环境。肌腱修复方面,开发水合润滑凝胶-纤维贴片,通过“气-液界面”润滑技术促肌腱再生,建立体内模型改善细胞早衰致纤维化。构建位点润滑凝胶体系显著减少腱周粘连和腱体纤维化。团队以“运动–摩擦–润滑–代谢–再生”为核心推进研发:细胞扩增反应器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全国销售;可注射短纤维再生材料已申报注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处长 崔文国教授

接下来的环节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研教学部谢妮主持。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研教学部 谢妮

刘继强回顾生物活性PEEK材料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医疗植入物领域的优势、挑战及前景。PEEK因轻量化、高力学性能及理化稳定性具高临床商业价值。但传统PEEK缺乏生物活性限制应用。新一代生物活性PEEK临床优势显著,市场潜力大。运怡医疗专注构建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平台,拥有先进研发生产设施及生物活性PEEK材料制备与热成型应用核心技术。

运怡医疗创始人、董事长 刘继强

高飞总经理分享一款高技术壁垒植入器械——新一代抗凝血导向支架系统从原始概念、工程设计到注册审批与市场化的完整研发与临床转化历程,展现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流程创新实践。这款纽创湾流通过抗凝改性、结构优化与微创适配三大核心创新,有效解决了血流导向支架临床应用中的血栓风险、结构不稳定及远端可达性不足等关键问题,兼具底层技术创新与临床实用价值。该产品的研发与转化不仅推动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的升级,更助力实现高端植入器械的国产替代,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提供了新方案。

成都纽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飞

本次论坛全面展示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落地的多样化路径,呈现多项国际竞争力创新成果,搭建跨学科协作和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医疗科技发展将更注重精准化、个性化和可持续性,需依托政策、资本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本网站版权所有:深圳市医院协会 粤ICP备17108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