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2202号3楼
联系电话:
0755-82336671 13682476671
联系邮箱:
sz_yyxh@163.com
仲夏鹏城,万物并秀。8月9日下午,2025深圳医院大会分论坛十二“数智强基 全科共治——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周厅顺利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管理专家、学术大咖、学科带头人及基层全科医生,围绕新时代全科医学发展的核心命题,从慢病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战略、智慧教学、老年服务、管理艺术及培训体系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全方位剖析如何以 “数智” 这把金钥匙,开启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的“百宝箱”。
论坛由市医院协会全科医学管理分会会长、龙华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陈协辉主持。陈协辉会长代表市医院协会全科医学管理分会和龙华区中心医院,向长期关心支持全科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感谢,对来自国内外的全科专家、学者及一线医疗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负担加重,叠加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全科医学正处于服务模式升级与技术创新迭代的关键转型期。数字智能技术的突破为全科医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数智强基” 旨在以先进数字技术筑牢全科医学发展根基,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全科共治” 则强调通过多方协作整合资源,推动全科医学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共同守护民众健康。
随后,《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执行社长、中国医院绩效改革研究院院长张智慧教授致辞。他指出,“数智强基,全科共治” 的主题精准把握了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 —— 全科医学绝非 “低水平重复”,而是 “全周期整合”;绝非 “单打独斗”,而是 “多专业共治”。这一理念已在深圳落地见效,国内首个 “社康 — 医院 — 公卫” 三元联动的慢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快速成型便是例证。他强调,推动数智技术在全科领域的深度应用是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者 “掌舵定向”、临床专家 “精耕细作”、高校教育者 “育苗播种”,唯有医疗生态圈各方协同发力,才能共促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半场为主题报告环节,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
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学院院士、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教授许丹,以《建立全科医学多种慢病共存队列:创新慢病管理》为题,系统介绍了澳大利亚全科医学的慢病管理模式、流程及多病共存研究经验,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路孝琴教授围绕《创新引领新时期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从我国(内地)全科医学发展现状与创新引领新时期全科医学发展两方面展开,引发了与会者对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
王家骥教授通过讲解《健康中国背景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加深对大家对防治融合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医防融合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的理解。
黄奕祥教授立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形势下医院发展战略新思考》,充分展示了如何在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的形势下,作为医院管理者,如何去发展,激发了大家对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考,获益良多。
方宁远教授作了题为《智慧教学与全科临床诊疗 思维情境模拟教学》的报告,他介绍了智慧教学、思维情境模拟教学的方法,也分享了此类教学方法在上海全科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干货满满。
刘小鹏教授结合老年病的特点为大家分享了如何《提升老年医学服务能力 , 落实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提升了全科医生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尤其是多病共存的认知。
杨有业教授给大家分享了《新形势下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从全科医学发展的眼光及目前全科发展现状,及未来全科学科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剖析,讲演精彩纷呈,掌声雷动。
薛青教授以《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建设探讨》为题,对比了国内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详解了我国全科医生培训体系、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及人才梯队建设要点,为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坛下半场为圆桌论坛,由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赵力敏副院长主持,六位来自深圳的 “实干派” 专家围绕“全科医学科的定位与未来发展”;“全科医生是否需要有自己的亚专业方向”;“社康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优化与质量提升”等三大全科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发表了对各个议题的看法,碰撞出激烈的学术火花,给大家展示了一场非常接地气的“智慧脱口秀”。
最后,分会陈协辉会长致闭幕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是一场高规格、高含金量的学术盛宴,专家学者们从数智技术应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分享了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他再次感谢所有嘉宾的倾囊相授,并期待各方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同为推动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